德國《明鏡周刊》上週五 (6 月 28 日) 刊文指出,中國在專利方面正以創紀錄速度成為全球冠軍,超過歐洲與美國。德國研究型製藥企業協會發佈最新報告表示,自 2022 年來幾乎每兩個國際專利申請就有 1 個來自中國。中國已迅速成為高科技中心,這種發展在近代經濟史上前所未見。
若將專利與各自研發支出相除,中國每件專利申請支出最低,與長期領先的日本和韓國持平,但在歐盟和美國,專利創新的平均成本卻日益昂貴,文中點出這凸顯研究密集型專利變得越來越重要。
自進入 21 世紀以來,中國建立了科學和創新體系,這體現在研究人員數量顯著增加上,中國並尋找外國公司作為合作夥伴,以發展創新理念。此外,從 2018 年到 2020 年,中國就為有關工業戰略規劃提供了相當於 1.6 兆歐元的資金。
中國在製藥和生物技術方面也進步快速,目前在專利申請上跟美國打平,歐洲則自 2005 年左右開始明顯落後。儘管德國擁有活躍的學術藥物研究,但專利數量少於其他國家。
德國研究型製藥企業協會表示,企業受政府資助的研究與商業研究之間的聯繫不緊密,且缺乏成立公司的激勵措施,例如德國大型製藥公司拜耳和默克都深受其害,重要內部研發成果的專利保護正在逐漸到期,而能帶來經濟成功的創新又太少。
總體來看,各經濟體有不同的優先事項。在德國,2018 年至 2022 年期間有近一成專利申請來自汽車和運輸行業,在中國和美國的大多數專利則來自電腦技術,日韓兩國在同期的創新則主要來自電子和能源生產領域。
若將國際專利申請總量與相應人口相除,南韓則是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2022 年時每百萬居民擁有 4937 件專利,德國為 1827 件,中國為 1170 件,但也已追上來了。
文中也預測未來幾年主要經濟領域之間的競爭可能會繼續加劇。研發投資被認為是未來經濟增長的基礎,國際註冊專利數量是一個經濟領域創新程度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