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最新報導稱五角大廈雖積極禁止華為設備,但由於在美國開展業務的國家系統中難以找到替代品,正尋求禁令豁免,這一情況顯示美中科技戰打了四年多,仍難完全抑制華為發展,英國《經濟學人》上月更以《美國刺殺華為企圖正適得其反》刊文指出華為雖在美國猛攻下受到重創,但未被打倒,反倒再次蓬勃發展,將更讓美國擔憂。
文中一開頭便指華為創人任正非常用軍事術語談論公司與美國的衝突,這是可以理解的,因華為十多年來一直受到美國攻擊;從 2012 年美國開始宣稱中國利用華為從事間諜活動」,到 2018 年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到了 2020 年演變成全面戰爭。
美國一系列猛攻重創華為,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攻擊,5 月撤銷高通、英特爾對華為出口許可,但美國對華為的「閃電戰」僅短暫撼動這個帝國,華為不但存活下來,還再次迎來蓬勃發展。華為今年首季凈利年增 564% 至人民幣 197 億元,華為的手機業務全面回歸,電信設備銷售額再次上升。
去年華為銷售額約 1 千億美元,約為甲骨文的 2 倍,華為規模雖只有南韓手機製造商三星的一半,但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卻超越三星。華為去年研發預算為 230 億美元,只有 Alphabet、亞馬遜、蘋果和微軟等科技巨頭超過華為。
去年華為獲利約 123 億美元,與美國通信設備巨頭思科不相上下,遠遠超過其主要競爭對手愛立信和諾基亞,後兩者正在裁員,但華為的員工數量卻在持續擴張,目前比 2021 年增加 1.2 萬人。
文中指出,華為透過使用本土零件和程式取代產品中的外國技術來實現任正非「首先要活下來,活下來就有未來」的目標,進而使其在未來更不容易受到美國敵意的影響。
美國制裁對華為來說並非毫無影響。首先,它讓華為業務更加集中在中國,海外銷售額目前只佔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華為也被迫更加注重創新,為政治問題尋找技術解決方案。華為約有 11.4 萬名員工從事研發工作,占員工總數的一半以上。
為了在現有和未來可能的美國制裁下生存,華為一直在尋求其產品和內部系統中美國智慧財產權的替代品。任正非去年 3 月表示,過去三年華為已經用中國製造的零組件替換掉 1.3 萬個受美國制裁的零組件。這麼做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美國此舉阻礙華為在其他領域的投資,但也迫使華為更專注於研發,刺激自身智慧財產權快速發展,並推動其向新的業務領域多元化發展。
文中也稱華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繞過美國制裁,確實令人驚訝,華為也成為中國創新思維的典範。
硬體只是華為「去美化」的一部分,軟體方面的制裁也迫使華為在去年推出名為 MetaERP 的全新系統來取代甲骨文 ERP 系統。
更大的阻礙是華為電子產品的作業系統,過去華為的智慧手機業務建立在 Google 的 Android 系統上,制裁下被迫放棄大部分智慧手機業務。自 2012 年以來,華為一直在為其智慧手表和其他設備開發鴻蒙作業系統,美國對軟體的制裁迫使它將鴻蒙整合至手機中。
目前,華為鴻蒙生態的設備數量已超過 9 億,有 220 萬開發者投入到鴻蒙世界的開發中。
美國的制裁也使華為業務趨於多元化來彌補收入損失。過去,華為的國際業務重心是網路設備,但現正向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雲端資料庫公司擴大軟體銷售。
面對華為的崛起,美國決策者正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對中鷹派人士表示,對華為制裁的逐步加強給了華為大量準備時間,認為 2018 年宣佈與 2020 年實施之間有 28 個月的時間差。
然而,文中稱華為遭受的痛苦對美國帶來的更大教訓尚未被人們理解,切斷華為與西方技術的聯繫並未扼殺它,反而增加其創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