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漲 3 倍多之後,7 月 8 日,歐線集運再度集體跳水,多個遠月合約直接跌停,跌幅達 16%。9 日指數略有反彈,幅度略在 2% 上下。
紅海地區地緣政治持續成為歐線集運市場的重要變數。以巴和談的最新消息以及伊朗總統選舉,引發了集運市場遠月繞行預期的變動,推動了遠月合約大幅下跌。
7 月 8 日,集運歐線遠期合約集體暴跌,其中 2410 合約跌幅 15.59%,2412 合約、2502 合約、2504 合約、2506 合約則集體跌停,跌幅達 16%。而近月合約 2408 合約跌幅相對較小,企穩 5400 點關口,一度跌幅 4%。
據報導,受以巴地緣方面再傳新一輪和談消息,加薩局勢出現緩和可能,加上最新 SCFI 歐洲線運價出現小幅回撤,市場交易氛圍整體偏空。波羅的海乾散貨運指數上周五 (5 日) 跌 2.72% 至 1966 點,連跌 3 日個交易日,創逾一周低。
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高明宇表示,由於 2408 合約接近交割,近期移倉換約的節奏加快。不過,有別於以往的換約規律,此次遠月合約賽局持續激烈,吸引了較多資金參與,上周 04、06 合約周內增倉遠超 10 合約,漲幅也較近月合約偏強。
中糧期貨分析報告對照疫情時期的運費歷史高點和當下運價的差異。報告認為,疫情期間是真正的需求爆發驅動的,進而造成的港口擁堵再次對運費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年的高運費的導火索則來自供給端,紅海危機造成了供應鏈的紊亂和運力的大量流失,而需求端儘管在歐美經濟整體不俗表現的背景下仍熱度不減,但上漲的力度並沒有疫情期間那麼猛烈,應該用理智的態度去看待歐美市場旺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