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體股票從年初至今回檔了 15% 以上,市場擔心生成式 AI 普及速度放緩且成本高昂。但協力廠商資料表明,大語言模型(LLM)性能正迅速進步,且客戶需求不斷增長。市場是否低估了長期收入增長前景?瑞銀認為,生成式 AI 為軟體、雲、服務公司開闢達 900 億元的潛在市場。
瑞銀投資銀行研究部構建了一個評估框架,以比較不同軟體垂直子行業。
自高性能 GPU 出口受限以來,市場一直擔憂這或將阻礙中國生成式 AI 發展,因為從縮放法則(scaling law)來看,AI 晶片計算能力在提升大語言模型性能方面至關重要。同時,瑞銀看到 2024 年 AI 行業發展成果令人鼓舞。
瑞銀指出,中國仍具有以下優勢:活躍的 AI 開發者社區、海量資料和多元化使用場景。隨著對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限制不斷加碼,中國 AI 生態系統正試圖轉向更加自給自足的模式,學術界、開發者社區、產業參與者攜手合作推動該模式發展,並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全球多個協力廠商評測資料顯示,中國領先大語言模型性能表現接近 GPT4,且價格具有競爭力。
在任務性質偏向勞動密集型,但準確度要求較低的使用場景中,生成式 AI 用戶滲透更快。瑞銀看到個人應用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滲透較企業更快。
雖然生成式 AI 個人使用場景眾多,但從功能層面看,瑞銀發現 AI 搜索、即時通訊軟體、辦公生產力軟體、數位角色 / 伴侶的客戶應用速度更快。個人用戶變現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隨著市場整合,瑞銀預計變現將逐步實現。
儘管企業採用週期比個人更長,瑞銀注意到國企正率先採購受政策支持的 AI 解決方案。瑞銀認為,生成式 AI 不僅為軟體、雲、服務公司開闢了規模達 900 億元的潛在市場,也改變了競爭格局。
根據瑞銀的公司調研,瑞銀預計 B 端應用 (B2B) 有望於 H224 加速。早期的 B 端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知識管理和問答、企業搜索、客戶服務(AI 聊天機器人)、各類工作流程(人力資源、會計、合規和法律等)中的員工生產力提升。
整體而言,瑞銀預計生成式 AI 技術在中國將加速滲透,預計 2024-30 年生成式 AI 軟體、IT 和雲服務市場規模 CAGR 將達 37%。 由於 IT 軟體預算限制和生成式 AI 產品處於早期階段,瑞銀認為生成式 AI 技術滲透可能是漸進的,到 2030 年將滲透至 5.1% 的軟體、IT 和雲服務預算中。
作為生成式 AI 商業化的先驅,美國市場更為發達。瑞銀的研究表明,該市場的商業化同樣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多數軟體公司仍專注于客戶教育和產品改進。
定價策略通常包括:
瑞銀提供了一個框架來比較,所覆蓋的軟體公司受到生成式 AI 技術的相對影響:
1. 廠商能夠獲得優質且大量領域專業資料有助其訓練更好的垂直模型,從而可以開發更準確、更有用的 AI 應用。
2. 終端使用者對於應用準確程度的偏好可能影響其應用 AI 的速度,從而影響軟體廠商 AI 產品普及。
3. 軟體廠商定價能力這一指標代表廠商能否從 AI 高端定價中受益或者能否向更多現有客戶銷售。
4. 廠商的研發強度能較好衡量廠商在 AI 方面的能力。
5. 提供解決方案以解決複雜流程的軟體廠商,更有可能借助 AI 提升價值;同時,此類廠商受生成式 AI 原生初創公司的影響可能較少,因其套件 / 平台解決方案通常更具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