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人士證實,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因病醫治無效,美西時間 4 日在舊金山逝世,享耆壽 98 歲。
李政道長期從事物理學研究,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子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文物理學等諸多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和里程碑式的貢獻。1957 年,31 歲的李政道與同是華裔物理學家的楊振寧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理論由另一位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的實驗證實。
據報導,李政道 1926 年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江蘇蘇州,因抗日戰爭,中學未畢業。1943 年在貴陽以同等學力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走上物理學之路。1944 年,日軍進入貴州,浙江大學停學。1945 年轉學到在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為二年級生,師從吳大猷及葉企孫等人。
抗戰結束後,西南聯大停辦,李政道因此沒有畢業。在導師吳大猷的推薦下,1946 年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恩里科 · 費米。1950 年獲得博士學位,1953 年,他任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工作是在粒子物理和場論領域。
1956 年 10 月,30 歲的李政道和 34 歲的楊振寧在美國《物理評論》發表文章,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並因此於 1957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 年,李政道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第二屆院士,年僅 32 歲,至今仍為最年輕當選的院士。
據報導,李政道於 1962 年加入美國國籍。自從 1970 年代初,他和夫人秦惠莙開始回中國大陸訪問。他向有關方面建議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於 1980 年代設立 CUSPEA 考試,對優秀本科畢業生提供獎學金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建議建立博士後制度。
李政道曾表示,自己的人生信條是杜甫的詩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他說,「細推」是指要仔細考察,也就是說要重視學問本身的研究,至於像諾貝爾獎之類的功名其實都算「浮雲」罷了。
李政道認為,科學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人在青少年時期,腦細胞「零件」的效率最高,接受知識的能力最強,要抓住這個時機,廣泛地培養和發展興趣,盡可能多地汲取知識,進行最嚴格的科學訓練,打牢知識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