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少年國樂團與香港拔萃男書院中樂團攜手合作,上周六 (3 日) 晚間於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由任燕平、馬太初及廖元鈺三位擔綱指揮,舉辦一場「絲竹交響」專場音樂會,現場吸引近千位民眾前往中正廳欣賞,為兩地音樂交流搭起友誼的橋樑。
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少年國樂團成立於 2008 年,由大臺北地區各級學校國樂好手,以國中至高中年齡層為主,經公開甄選合格後成為正式團員,其中有不少成員是歷年臺灣學生音樂比賽得獎者,樂團演奏素質整齊劃一。來自香港拔萃男書院中樂團則源自 1950 年代由著名琵琶名家呂培源創立的琵琶興趣小組,於 1960 年代逐步發展成為較具規模的中樂團,多次勇奪香港校際音樂節大合奏之冠軍,成績斐然。這次兩地的青少年國樂團,以樂會友,在短短 3 天密集排練下,便完美呈現這場音樂會,充分展示了兩地青少年的音樂才華與交流成果。
音樂會上半場以各自在地樂團、在地指揮為主,下半場則以兩樂團近 100 人大編制組合,由三位指揮分別輪番上陣,讓兩樂團成員藉此感受不同指揮帶領下的訓練方式。音樂會曲目風格多樣,但均是當代國樂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且演奏技術均有一定難度。
開場由成立於 2018 年的香港拔萃男書院中國鼓樂隊率先登場,演奏《擊節和聲 2024》,鼓樂隊以節奏與肢體的整齊劃一,充分表現出鼓樂隊平日嚴謹訓練下的成果。緊接著由指揮馬太初帶來劉長遠創作的《抒情變奏曲》(第三樂章),及楊乃林、李真貴、王直的《湘西風情》二曲,據馬太初指揮表示:「這兩首樂曲是今年剛剛獲得第 76 屆香港學校音樂節比賽冠軍的指定曲及自選曲,這兩首作品對樂團來而言,意義重大,特別藉此呈現給臺灣的觀眾。」接著是指揮任燕平與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少年國樂團帶來作曲家巨彥博的《松山先生的流轉》、熊欣的《湘調狂想》及劉長遠的《絲竹的交響》(選段),三首作品風格迥異,樂團在動靜有致中,展現著當代國樂作品風格多元的面貌。
下半場有三首作品,其中張朝的《橙.太陽歌 (彝族)》是一首大型民族音樂合奏作品,也是別具民族風格的作品,除考驗指揮對作品的瞭解與詮釋外,也考驗演奏者對民族風格作品的掌握。指揮任燕平表示,這首作品對團員的演奏技術而言,都不是難事,重要的還是對風格詮釋的掌握,這兩個青少年國樂團能在極短時間內表現這樣的成果,實屬不易。馬太初帶來王雲飛的《春華秋實》,是近年相當受歡迎的曲目,常見於各樂團音樂會曲目中,「在近百人樂隊完整編制及恢宏聲響詮釋下,發出小編制樂隊無法發出的震撼力,也讓這首作品有更完美的表現。」馬太初對於這次的演出效果,表示相當滿意。
現擔任四川交響樂團駐團指揮,同時也是第三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冠軍的青年指揮家廖元鈺,他在忙碌之餘,特別撥空參與並擔任音樂會壓軸曲目《獨克宗》的指揮。廖元鈺表示,很高興與香港、臺灣兩地優秀青少年國樂團合作,也很驚訝兩個素不相識的樂團,卻能在短短兩、三個排練時段中呈現出這樣成果。音樂會就在這首《獨克宗》磅礡氣勢中畫下完美句點。
此次的合作演出,不僅是音樂文化的交流,也增進兩地青少年琴藝互相觀摩的機會。透過這次兩團的互動與合作,都為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們也互約明年 7 月,改由香港拔萃男書院中樂團邀請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少年國樂團,在香港攜手舉辦專場音樂會,以深化兩團暨城市文化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