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瘋狂簇擁!科技股領漲 恒指又飆逾3.5% 香港睽違兩年重返亞洲金融一哥寶座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科技股領漲 恒指又飆逾3.5% 香港睽違兩年重返亞洲金融一哥寶座(圖:Shutterstock)
Tag

香港恒生指數 (HSI)今 (27) 日持續狂飆,盤中漲幅一度超過 3.5%,恒生科技指數更漲逾 7%,主要受到中國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提振,香港也睽違兩年重返亞洲金融一哥的寶座。

市場做多情緒持續高漲下,大型科技股繼續強勢上漲助攻大盤,美團與京東漲逾一成,阿里巴巴漲逾 6%,製藥與乳業股也向上攀漲,中字頭銀行類股則逆勢下跌。

建銀國際出具研究報告指出,美團在宏觀不確定性下的韌性增長、擁有強大的執行力及穩定的本地服務業競爭格局,維持該個股「優於大盤」評等。該行認為,美團 2023 至 2026 財年的獲利複合年成長率為 44%,是中國網路類股中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因此其估值仍然偏低。          建銀國際表示,由於營運槓桿作用,加上與抖音的競爭緩和,美團今年下半年經調整營利率將年增 31%。展望明年,該行預估美團可維持 15% 的穩定收入增長,利潤率持續改善,令經調整經營溢利及經調整淨溢利分別增長 34% 和 32%,目標價由 150 港元上調至 176.1 港元。

至於京東,自從上月被沃爾瑪出清持股後,京東 H 股及美股 ADR 股價分別累計反彈 24% 和 27%,表現優於 KraneShares 中概互聯網指數及主要電子商務同業同期表現,主要因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正面消息及低估值。          摩根大通預估,短期內京東將獲利回吐,但不認為跑贏大盤的表現已經結束,因看好京東營收在第三季和第四季年增率將改善,並重申「增持」評等且將美股和 H 股目標價分別由 36 美元及 140 港元,上調至 40 美元和 155 港元。          隨著中國十一國慶節假日來臨,港股將在 10 月 2 日、3 日、4 日、7 日正常開市,觀察過去 10 年十一長假後的港股表現,恒生指數節後上漲機率高達 70%,恒生科技指數更接近 80%。

東吳證券指出,從技術形態來看,港股四大指數似乎都走出三重或者四重底部。從成交金額、企業獲利加速及美元進入降息週期等諸多指標來看,香港股票市場指數或已走出底部。

中國人民銀行周二 (24 日) 公佈一系列政策,東海證券指出,政策組合拳的及時推出,有望穩定市場預期,帶動消費及投資需求的回升。

與此同時,由英國智庫 Z/Yen 集團與中國 (深圳) 綜合開發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第 36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顯示,全球排名前三的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香港,這意味著時隔兩年香港擠下新加坡重回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全球再現「紐倫港」格局。

經歷連四期排名落後新加坡之後,香港本期以 749 的評分超過新加坡的 747 分,且整體評分上升 8 分,是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提升最多的。

分析人士認為,這與香港資本市場強勢復甦有關,越來越多的中國優質企業近年紛紛赴港二次上市,這個優勢是新加坡不具備的。

就在上周,家電龍頭美的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此次 IPO 募資達 310 億港元,成為港股近三年最大 IPO,目前該集團在港股市值超過 5500 億港元,比上市當天又成長 1000 多億港元。

不只有美的,國內還有眾多的科技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比亞迪、小米、網易、京東、海爾、百度、快手等科技公司都有在港交所上市。

根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 29 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尤其是 2020 年以後回港上市數量增加明顯,主要因為港交所近年實施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與降低上市門檻,其次是中概股在美國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要尋找其他資本市場規避風險,第三個原因就是可以吸引更多亞洲地區的投資者。

目前,港股市值高達 36 兆港元,日均成交額超過千億港元,上市公司數量超過 2600 家,新加坡股市市值不足 6 兆港元,日均成交額也不足 1 百億港元。

儘管去年星港兩地 IPO 市場表現都差強人意,但香港依然好過新加坡,共有 70 家 IPO 新上市公司,新加坡僅 9 家。

香港資本市場之所以強過新加坡,主要因為中國國內企業的助力,過去 30 年來港上市中國企業超過 1400 家,占港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 55%。若按總市值、日均成交金額計算,中國企業超過 80%,香港已成為中國企業首選的國際投融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