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28 日在京舉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論壇上說,近期中國三大金融管理部門出台的政策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市場信心明顯恢復,在股票市場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林毅夫認為,總的來講,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與關鍵。從短期來看,中國有足夠大政策空間來克服問題;從長期看,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不管在新興產業或傳統產業上都存在許多優勢。
他表示,在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中國經濟一定能繼續維持中高速成長,到 2049 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林毅夫指出,對中國而言,重要的還是長期的經濟成長,這需要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而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需要現有產業不斷技術創新、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必須不斷湧現,這就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林毅夫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有很多機會,在新興產業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方面,中國與已開發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有三大優勢,一是人才優勢、二是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三是最完整的製造業生態。
林毅夫稱,中國的電動車、無人機、太陽能板、鋰電池等新興產業的優勢已經顯現出來,當然,中國的產業大多集中在傳統產業方面,其中已經有不少在國際領先,例如高鐵、家用電器、造船等,其他還沒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還在追趕的傳統產業方面,中國有後來者優勢,可以利用引進、消化、吸收作為再創新的方式,這種方式風險成本比較低。此外,傳統產業也有可能利用數位化改造實現換道超車,「最明顯的就是電動車,原來我們長期處於追趕狀態,現在透過數位化、人工智慧,已經在國際上領先。」
林毅夫也提醒,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防止「一擁而起、一哄而上」的情形,各地要因地制宜,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把比較優勢發展成市場上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