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美國大選還剩下不到 1 個月的時間,有關美國下任總統外交政策如何調整的討論備受關注。
10 月 14 日,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治國方略」項目主任 Christopher S. Chivvis 和該項目資深研究員 Stephen Wertheim 在《外交政策》以《美國外交政策的慣性》(America’s Foreign Policy Inertia)為題,探討下一任美國總統執政之初調整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他們認為,自二戰以來,在內部充滿變革阻力的華盛頓體系中,政策慣性無處不在,並且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阻礙美國總統推動外交政策變革。歐巴馬、川普和拜登都曾嘗試將美國外交政策引向新的方向,但他們都遭遇了國內外抵抗。
比如,歐巴馬和川普都支持從阿富汗撤軍,但美國到拜登上台才實現這個目標,而且是在亂局中結束,付出了一定的政治代價。
就對華政策方面,他們認為,新總統需要平衡的外交策略,打貿易戰的同時,也要減少安全競爭烈度,對華強硬的同時,也要有更多接觸,避免極端化的選擇。尤其在台灣問題上,賀錦麗或川普要真誠地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緩和台海緊張形勢,避免和中國出現對抗性言論。
賀錦麗可能會頂住華盛頓體系各勢力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政策的壓力,在拜登近來對華持續外交接觸的接觸上繼續努力。川普也可能在嘗試集中精力打貿易戰的同時,緩和和中國的安全競爭。無論是賀錦麗政府,還是川普政府,都可以對中方的核心利益採取更令人安心的路線。
美國朝野總會指責總統對華示軟。為了反擊這些人,賀錦麗或川普可以警告美國人,與中國進行熱戰或冷戰的代價高昂,如果雙邊關係繼續惡化,這種衝突可能很快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