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達利歐:債務問題可完美去槓桿 中國資源再分配 有能力改革經濟 AI領域優勢大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圖:REUTERS/TPG)
Tag

上週五(10 月 18 日)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的焦點對話環節中,橋水基金創始人瑞 · 達利歐 (Ray Dalio) 進行了 40 多分鐘的交流,為與會者提供關於中國經濟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深刻見解,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對於現在各國所面對的債務問題,達利歐結合歷史談到了「完美去槓桿化」的方式。

即在一個平衡的方式下進行,這意味著透過債務重組帶來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同時也要有一定程度的通膨,這樣才能平衡。 「最終債務負擔下降,這是最好的方式。」

他說,中國目前正將資源從房地產領域重新分配到其他領域,這是正確的方向。而中國非常具有創造力,特別是在人工智慧的應用和製造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談到中國經濟刺激政策時說,達利歐認為避免大水漫灌是對的,一味地大量刺激,在許多方面都會加劇現有問題。

關於中國應對經濟挑戰,達利歐肯定了中國所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他認為中國有能力透過改革解決這些問題。

達利歐訪談各主題摘要

1. 債務問題「完美去槓桿化」

瑞 · 達利歐(Ray Dalio)深入探討了各國所面臨的債務問題,提出「完美去槓桿化」的策略。

他指出,債務重組需要通過一種平衡的方式進行,這意味著必須在通縮和通膨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以便最終降低債務負擔。他強調,這樣的策略能夠減輕未來經濟危機的風險,並為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2. 中國的資源再分配與經濟政策

在談到中國的經濟政策時,達利歐表示,中國正將資源從房地產領域重新分配到其他更具潛力的領域,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他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和製造業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推動經濟的持續成長。

達利歐對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表示支持,認為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是明智的。他強調,過度的資金注入可能會加劇現有問題。他提到,中國的 GDP 在 2022 年達到了 17 兆美元,顯示出其經濟的強大韌性。

3. 關稅問題的潛在影響

當被問及如果川普勝選後關稅問題的影響時,達利歐指出,川普的經濟政策具有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特徵,設立高關稅可能會導致全球範圍內的經濟效率下降。他提到,如果川普真的將對中國的關稅提高到 60%,並對其他國家實施 20% 的普遍關稅,可能每年為美國帶來約 8,000 億美元的收入。

達利歐進一步分析了關稅的雙面刃效應,儘管短期內可能為美國帶來稅收,但從全球角度來看,可能會導致商品成本上升,進而引發通膨。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關稅的提高將使得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尤其是依賴出口的國家將受到重大影響。

4. 美國債務與赤字問題的未來

在談到美國的債務和赤字問題時,達利歐表示,這個問題的爆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他指出,信用創造帶來了購買力,但也創造了債務,過多的債務最終會導致違約或貨幣化。根據歷史經驗,央行通常會選擇印鈔票來解決債務問題,這在大蕭條時期尤其明顯。

達利歐認為,最終大部分債務將透過貨幣化的方式來解決。他強調,降低債務與收入的比率是關鍵,尤其是當債務以本國貨幣計價時,國家能夠更好地管理去槓桿化的過程。根據 2023 年的數據,美國的債務與 GDP 比率已接近 120%。

5. 中國的債務重組與改革能力

達利歐指出,中國必須進行債務重組,並且需要配合正確的貨幣政策。他認為,中國有能力應對這些挑戰,因為其債務主要以本國貨幣計價,政策制定者俱備處理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他提到,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是當前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地方政府透過出售房地產和借款來獲得資金,因此確保這些資金的有效使用至關重要。根據 2023 年的數據,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已達到約 30 兆元。此外,稅改和人口老化問題也是中國需要解決的關鍵領域。

6. 人工智能與中國的未來

在談到人工智能時,達利歐認為,中國在這一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儘管在某些先進技術上中國可能稍顯落後,但在高效能晶片生產和廣泛應用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指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是解決中國人口挑戰的重要方向。

根據 2023 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已超過 500 億美元,顯示出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決心和潛力。

7. 房地產市場的合理清算

最後,達利歐談到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現況。他認為,政府需要讓房地產資產實現合理的清算定價,以避免錯誤定價導致的進一步扭曲。他強調,房地產與債務密切相關,必須進行適當的所有權重組,以恢復資產的經濟價值。

達利歐指出,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但關鍵在於確保大眾不會因此受到過度影響。他提到,在過去幾年中,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波動顯著,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以維持市場穩定。

達利歐的觀點為中國在面對經濟挑戰時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強調了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在複雜經濟環境中保持靈活應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