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主要指數周二 (12 日) 低開低走,科技股普遍下挫,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 2.84%,報 19846.88 點,失守 2 萬關卡,恒生科技指數跌 4.19%,為近一個月盤中最大跌幅,收 4456 點。
主要科技股全線下挫,美團、京東跌超 5%,百度、阿里巴巴跌約 4%,騰訊、小米跌超 2%。受政策利好提振,醫藥股逆勢走強,凱萊英漲超 6%。
中國達十兆元人民幣的化債方案上周落地,在當前的政策空窗期,投資者將注意力重新轉向中美關係前景。參議員馬可 · 魯比奧料將被任命為國務卿,他對中國的立場強硬,並兩度受到北京制裁;將成為國家安全顧問的眾議員 Mike Waltz 也有批評中國的歷史。更易受到海外因素衝擊的香港股市近期走勢因此明顯弱於 A 股。
香港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幾表示,若川普的內閣也有比較鷹派、對中國「辣手」的成員,今天傳聞是這人,明天傳聞是那人,直到共和黨正式執掌美國之前,肯定會影響投資市場情緒。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 Kenny Ng 表示,「港股近段時間更易受到川普 2.0 的影響,此外中國財政方案出爐後市場由原來比較亢奮的狀態也在回歸理性」。
分析指出,儘管所謂的「川普交易」有助於推動美元和美國股市上漲,但預期川普的政策對全球其他地區的資產影響將不太積極。他的加徵關稅計劃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壓力。
醫藥股部分走強,消息面上,11 月 11 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和財政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醫保基金預付工作的通知,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進一步完善預付金管理辦法,通過預付部分醫保基金的方式幫助定點醫療機構緩解醫療費用墊支壓力,激勵定點醫療機構更好地為參保人員提供醫療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