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1985年赴了「與命運的約會」 創造台積電是一生最重要且成功的工作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
張忠謀自傳下冊即將在11/29出版。(圖:擷取自天下官網)
Tag

台積電 (2330-TW)(TSM-US) 創辦人張忠謀自傳下冊今 (15) 日啟動預購,媒體也率先刊出張忠謀自序,張忠謀表示,非常慶幸在 1985 年從美國來到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這約會讓他創造台積電,而且做了 31 年董事長,這是他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工作。

張忠謀指出,自傳上冊在 1998 年、自己 67 歲時,由天下文化出版。當時打算自台積電退休後就寫「下冊」,也以為自己 70 幾歲、頂多 80 歲就會退休,想不到台積電愈做愈成功,我的董事長工作也愈做愈愉快,後來簡直欲罷不能,一直做到 87 歲才退休,當然也延遲寫「下冊」。

張忠謀說,正如「上冊」一般,「下冊」也全是自己寫的。自己寫的原因倒不是要賣弄我的寫作技巧,老實說,我並不覺得我的寫作技巧值得賣弄,而是要真實地表達我的感情。自己是美國文豪海明威忠實的信徒,因此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兩者我都有。

張忠謀提及,「下冊」的第一篇「德儀篇」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敘述自 27 歲至 52 歲黃金年齡的崛起及衰退。德儀時期也是自己最熱情澎湃的年代。德儀讓他「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此,自己無比地感激,但對他的培植也激發要登上德儀顛峰的雄心,但這雄心是無法實現的。

不說別的,只看 1970 年代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客觀環境,就可斷定他的雄心很難很難實現,但他的痴心居然使自己「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還在德儀多滯留了 5、6 年,後來連婚姻都賠上了。現在回想,那 5、6 年是多麼絕望的 5、6 年。

台積電成功後,常常浮現在張忠謀心頭的是,假使他在 1970 年代真的登上德儀的顛峰,他會怎樣?半導體業又會怎樣?

張忠謀認為,他會自德儀退休,現在會是德克薩斯州老人。至於半導體業呢?美國歷史學者及暢銷書《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在 2023 年訪問台灣與他對談時,說台積電恐怕會變成德 (儀) 積電,如果真的這樣,那可是要影響地緣政治的。

「下冊」的其餘三分之二當然是台積電,他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工作,讀者尤其台灣讀者,相當知道台積電。但是讀者們知道的台積電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台積電。其實,台積電並非「一帆風順」,也經歷不少「酸甜苦辣」,就讓讀者去發掘吧。

最後,張忠謀說,此書是他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書中表達的觀點,是他自身的觀點,他非常慶幸在 1985 年自美國來到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也非常慶幸這約會讓他創造了台積電,而且做了 31 年 (包括公司登記後、營業前的 1 年) 董事長,但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 (約 16 萬人) 前前後後同仁的貢獻所造成的,對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