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 (01810-HK) 本周發布財報,雷軍用「史上最強業績」,來形容本季財報。他也將焦點置於小米汽車,表示小米汽車已提前完成累計生產 10 萬輛新車的目標,正在向全年交付 13 萬輛的新目標衝刺。
根據財報,2024 年第三季,小米集團總收入達人民幣 925 億元,同比增長 30.5%。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 63 億元,同比增長 4.4%。
其中,小米 SU7 系列自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發佈後,在過去半年多貢獻了 95 億元的營收,占公司總收入的 10.27%。與此同時,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特斯拉水準,為 17.1%,好於絕大多數中國車企。
在盈利方面,電動汽車業務在第三季有 15 億元的虧損,不過較第二季的 18 億元,環比縮窄了 20%。在業績電話會上,分析師不僅好奇毛利率在逐步改善的原因,也非常關心汽車業務與智能手機業務間的協同效應,會給小米整個業務鏈的運營帶來哪些優勢。
根據第三方數據,2024 年第三季,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出貨量占總體的 20.1%,同比提升 7.9%。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小米造車帶來了這波品牌勢能,讓手機業務從中受益。而在「人車家」的戰略下,二者的相互作用也會進一步被放大。
從營收上看,造車業務對財報的總貢獻並不算大,97 億的營收佔總收入約十分之一,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人民幣 95 億元,其他相關業務收入人民幣 2 億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小米汽車剛交付了兩個季度的表現,規模和利潤雖然相對不起眼,但背後增速驚人。
第二季度,小米汽車收入為 64 億元,毛利率為 15.4% 左右,虧損 18 億元。同期,小米交付了 27307 輛新車。彼時,有媒體以此推算,稱小米汽車單車虧損超 6.6 萬元。
到了第三季度,小米汽車交付新車就達 39790 輛,換算下來,小米汽車每輛虧損約 3.8 萬元,較二季度的超 6 萬元大幅縮減。
當初「小米 SU7 賣一輛虧 6 萬多」引發關注時,雷軍曾回應稱,「我覺得這個算得既對也不對,因為小米汽車還在投入期,剛剛開始,我覺得我們的財務表現還是不錯的,的的確確在第二季度,我們在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上虧了 18 個億,換句話說投入了 18 個億,但等我們到了一定的規模,我相信很容易打平的,所以大家不用替我們焦慮。」
盧偉冰在電話會議上也回應了虧損問題,稱小米汽車仍然處於早期階段,規模還不夠大。自建工廠、自研核心技術,前期重投入,成本有分攤,所以前期有虧損。他的態度也相當樂觀,預計 2024 年第四季度的增速將超過 2024 年第三季度。
與此同時,小米仍然面臨著巨大的交付壓力。
小米汽車小程序顯示,訂購 SU7 鎖單後交付時間為 25-28 周,SU7 Pro 和 SU7 Max 分別是 22 周 - 25 周和 20 周 - 23 周。在產能利用方面,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仍處於現有庫存挖潛階段」。換句話說,小米目前不會通過擴建產能的方式來縮短產品的交付周期。
產能的充分釋放,換來了新車交付量的增長並轉化為收入。第三季,SU7 的銷售收入從二季度的 62 億元增加至 95 億元,環比提高 52.1%。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的平均銷售價格有所改善,由第二季度的 22.86 萬元 / 輛增加至第第三季 23.87 萬元 / 輛,增幅達 4.4%。
SU7 Pro 版本和 Max 版本的交付占比有所提高,這直接影響到汽車業務的平均銷售價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 SU7 Max 的整體占比還是非常高的。」在盧偉冰看來,用戶對頂配車型是比較感興趣的。隨著小米 SU7 Ultra 車型的開售,這會大幅度提高汽車業務的整體銷售價格水準。
平均銷售價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更多的利潤空間。除此之外,核心零部件價格及單位制造成本減少,讓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在第三季的利潤率環比增長 11%,達 17.1%。整體利潤率和特斯拉持平,並超過了行業平均 15% 的水準。
儘管與比亞迪、賽力斯、理想汽車以及長城汽車同期 25.6%、25.53%、20.9%、和 19.04% 的毛利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小米汽車的毛利率已經位居行業前五。盧偉冰表示,單品、爆品之下的規模效應是毛利率提升的關鍵因素:「SU7 能做到一個月生產 2 萬多輛、交付 2 萬多輛,已經是 20 萬元以上轎車(含油車)裡的第一名了,這樣的一個單品、爆品自然就會帶來很好的成本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