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成長新階段:台股獲利將持續成長,科技電子極具爆發力!

野村投信
2025年AI成長新階段:台股獲利將持續成長,科技電子極具爆發力!(圖:shutterstock)
Tag

台股持續多頭格局不變,預期 2025 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在台積電技術領先、台灣供應鏈享有 AI 紅利下,指數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野村投信表示,台灣 AI 供應鏈受惠力度更強勁,占有業界領先級的地位,從 AI 晶片半導體需求 COWOS、AI Server、雲端到邊緣 AI 之 AI PC、AI 手機、AI 眼鏡、擴大到智駕車、機器人的 AI 應用,整體 AI 相關科技產業循環處在起漲階段,後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AI 仍是 2025 年度投資關鍵字,台股今明兩年企業獲利預計呈現雙位數成長,市場預期 2025 年台股企業獲利年增率將達到 12%~15%,電子股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高達 24%,使台股後市行情可期,企業在營運面及獲利面雙雙表現亮眼的前提下,將有利股價後市表現,2025 年台股將續強。投資人可樂觀看待投資聚焦 AI 相關供應鏈等科技股投資標的,投資人不妨積極布局台股主動式基金,較能掌握台股上漲契機及 AI 成長行情,產業方面,可留意 AI 相關及其零組件、散熱、半導體、網通族群、航空、重電、綠能、及美國消費相關等受惠類股。

資料來源:野村投信;資料日期:2024/12

野村高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表示,台灣總經走向跟美國差不多,成長略為降速但保持溫和擴張態勢,在 AI 高成長的背景下,不僅今年台股出口受惠 AI 相關產品出貨,使台股企業獲利有望創下歷史新高。從主計處最新的估計來看,2025 全年 GDP 年增率仍有 3.26%,領先指標也保持高位,資通訊相關主力出口產品預料仍將受惠全球 AI 資本支出成長,持續扮演強力的台灣景氣根基。台股加權指數及電子科技類股每月均線緩步攀升,偏多格局不變。在企業獲利方面,目前市場預估 2025 年台股 EPS 成長率將達 20% 以上,表現亦相當不錯。在過去一年裡,AI 已被印證是一個強大到足以推動市場的投資主題,這波 AI 熱潮不是泡沫,2025 年 AI 將成變現主流。 高盛指出 AI 產業的四個重要階段,包含:第一階段「輝達製造」;第二階段「基礎設施」重點關注圍繞 AI 建構和維護基礎設施的公司,包括其他晶片製造商和雲端供應商;第三階段「變現」:這些雲端供應商求客戶採用 AI 工具來增加收入,在第四階段「生產力」:客戶開始看到 AI 應用提高了生產力。科技巨頭已開始為企業帶來回報,改變從後台到前台的整體運營模式,企業的重心將從單純追求研發轉向營收增長,提高利潤率,也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2025 年 AI 變現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野村投信,資料日期:2024/12。以上個股僅為事件說明,非為個股推薦。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隨著生成式 AI 需求爆發,資料中心的核心硬體設備 AI Server,讓台灣電子代工業成為 AI 中心。研調機構 TrendForce 指出,若估算 AI 伺服器產值,AI 伺服器 2024 年的產值將達逾 1,87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 兆元),年成長率高達 69%,2025 年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將逾 28%,受惠 CSP 及品牌客群對建置 AI 基礎設施需求,估計 2024 年全球 AI 伺服器(含搭載 GPU、FPGA、ASIC 等)出貨成長可達 42%。2025 年在 CSP 及主權雲等高需求下,AI 伺服器出貨年增率可望超過 28%,占整體伺服器比例達 15%。台灣伺服器代工廠憑藉其技術優勢,已經在全球 AI 伺服器市場中取得了關鍵地位,隨著生成式 AI 和大型語言模型的需求不斷上升,台廠在 L6 至 L12 各階段的製造能力,將持續推動其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此外,台灣半導體協會資料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今年第三季產值達台幣 1.38 兆元 (+9%QoQ, 24% YoY),IC 產值年增 13.1%,僅次於晶圓代工之年增 34.7%。預期 2025IC 設計產業將以規格升級驅動格回升。2025 年 AI 演算法將升級,大語言模型 LLM 升級後,運算能力增強,對硬體的規格要求也更高,帶動半導體、伺服器、散熱及交換器等新產品需求,雖然台積電 CoWoS 產能持續擴張,但面對強勁市場需求,AI 晶片預估仍將供不應求。

日前美國 IC 設計廠商博通公布 Q4 財報令市場驚艷,最大亮點在於 2024 年 AI 營收年增 220%,主要來自於自客製化晶片 (AI ASIC) 的貢獻,加上有外資券商出具報告點名台灣可望受惠的供應鏈,因而帶動台灣相關 ASIC 概念股股價出現一波大漲。過去市場資金主要圍繞成長性更明確的輝達 GPU 在運轉,但隨著相關公司營收基期墊高、評價相對變貴,資金也會開始轉向獲利成長性更好的題材來做佈局,ASIC 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來看四大 CSP 持續投入資源在 ASIC 開發,包括谷歌的 TPU、亞馬遜的 Trainium、微軟的 Maia、Meta 的 MTIA 陸續都有新一代晶片推出,未來客製化晶片的趨勢只會越來越明確,見證 ASIC 的輝達高光時刻已來到。然而要注意的是,各大 CSP 業者在晶片佈局及研發進度上也有差異,這也導致相關供應鏈們的受惠程度出現分化,這也代表掌握 AI 趨勢仍然不夠,更為深入從基本面出發的選股策略才是 2025 年創造績效更為重要的關鍵。

隨著 AI 繼續在商業環境中迅速崛起,各大企業正快速制定或加速策略來支援每個適用領域的 AI 技術,由於當前每個應用領域都相互關聯且變得更複雜,這也讓邊緣 AI(Edge AI) 成為產業關注的前緣。所謂的邊緣 AI 是指在使用者的設備上運行 AI 演算法,如智慧手機、筆電、可穿戴式裝置、無人機、AR/VR 設備和汽車等,而不是像傳統的雲端 AI 將數據發送到遠端伺服器或雲端平台進行處理。相較於雲端,邊緣 AI 優勢在於能提供更快速、更安全、更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同時還能降低成本並提升用戶體驗。AI 應用將從 Copilot+PC、 Robotaxi、Apple Intelligence、擴及到空間智慧 (Spatial intelligence)、Meta Orion 眼鏡。大摩更預測 AI PC 的滲透率將從 2024 年的 8%,到 2025、2026 兩年分別飆升到 30% 和 50%,主要受惠於新一代晶片功耗更低,這也代表將有更多的半導體被整合到 PC 設備中,全球半導體公司料將迎來約 300 億美元的收入成長。

整體而言,謝文雄表示,明年第一季 GB 伺服器看起來應該能如期出貨,短線大盤震盪無須擔心,2025 年第一季大盤有機會再一次挑戰歷史高點,2025 年仍是全球景氣逐步回升的一年,尤其是在美國降稅之後,可以觀察是否刺激新的消費需求出現並帶動 AI 新品成長,AI 還是整體產業成長的領頭羊。傳產部份,原先在營收獲利基期低且消費動能有回溫趨勢下,各產業已經開始有復甦的跡象,但近期川普關稅疑慮又讓許多廠商對明年訂單採購呈現觀望態度,可預期接下來面臨的挑戰還是不小,投資上還是建議多元佈局方向性明確的產業。

展望 2025 年,謝文雄表示,從野村投信研究股票池的企業名單分析,預估 2025 年台股獲利大約可成長 12%,雖不如今年 40% 來的高,但仍是雙位數以上還不錯的成長,其中電子業預估成長 25%。整體而言企業獲利持續成長、科技電子更具成長動力,2025 年台灣經濟基本面展望仍佳。謝文雄進一步指出,台灣整體經濟、資金面、企業獲利面仍佳,短線大盤走勢區間震盪主要仍在於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不過我們認為川普的貿易政策具備協商空間,實際定調後不一定如同目前市場所恐懼般嚴重,短期而言可能會出現通膨預期上升、進口零售商漲價蠢蠢欲動以及企業股價得到提振等現象,往後的經濟數據漂亮的背後可能受到零售商加大備貨和消費者搶購一般消費品所扭曲,市場擔心通膨風險多於經濟成長,帶來進口物價的上漲,加上製造業回流美國,反而美國通膨持續降溫是明確的,在降息循環啟動使資金環境重返寬鬆的格局下,投資人可期待 2025 上半年的資金行情。面對將於 2025 年 1 月 20 日就任的川普政府在政策方面的不確定性,建議抱緊長期產業基本面趨勢向上的類股及標的,勿隨市場波動起舞,會是最佳因應之道。此外 Nvidia 新產品 2025 Q1 起陸續出貨,同樣也是科技產業大利多,全年出貨量有機會逐季增加,對相關供應鏈獲利挹注大。對於短線大盤的整理震盪不需太過擔心。至於投資策略,因明年景氣與企業盈餘成長均正向看待,若遇到大幅修正,投資人可逢低進場布局 AI 相關、AI Server 及其零組件、散熱、半導體、網通族群、航空、重電、綠能、及美國消費相關等受惠類股。建議投資聚焦主動型台股科技基金,單筆或定期定額分批布局,搭上 AI 多頭行情列車。

野村台股系列基金績效表現 (%)

資料來源:理柏,資料來源:2024/11/30,上表之同業平均依序分別為 SITCA 國內股票型一般股票型、中小股票型、科技股票型、價值股票型與國內平衡型一般股票型類別。

>>>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本公司提供之新聞稿,均依照投信投顧會員及其銷售機構從事廣告及營業活動行為規範,若須重製或編製新聞稿,應以公司公開資料為主,不得誇大不實。        AMK01-241200113